名单公示在即,2026年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企业该如何提前准备?

来源:政辰科技 发表时间:2025-09-19 15:24:49

          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预计近期就将公示通过名单。对于2026年申报“小巨人”的企业而言,现在就可以未雨绸缪、积极准备。

          本文将结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及2025年的评审重点,从“专、精、特、新、链、品”六个维度为企业梳理申报重点与策略,助力企业做好明年的冲刺准备。

一、专业化指标

1.基本要求:

      ①长期专注深耕,即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需达到3年以上;

      ②主营业务突出,即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70%;

      ③营收增长稳定,即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

2.新评价体系要求

      ①发明专利集中度

       新评价体系会量化企业发明专利在不同技术领域的分布情况。如果专利高度集中于主营业务相关技术领域,加分;反之,减分。新评价体系通过引导企业将创新资源聚焦于产业链关键节点,防止企业“凑数专利”,确保筛选出真正具备长期技术积累和核心壁垒的企业。

      ②主持或参与标准制修订数量

       新评价体系强调企业必须参与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或修订,通过规则制定体现技术引领力。

3.企业行动建议:

       ①识别核心技术短板,围绕主营业务的高价值专利进行快速预审申请,争取在申报前拿到新增授权;

       ②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研讨、申请标准起草或参与单位身份,为申报材料加分。

二、精细化指标

1.基本要求

      重视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性能国内领先,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上年度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2.新评价体系要求

①效率指标

      人均营收、净资产收益率、成本利润率等指标与行业均值对标,避免企业仅靠规模扩张而掩盖运营效率较低的不足。

②费用管理水平

     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等指标与行业均值对标,避免过度依赖营销或管理效率低下。

3.企业行动建议:

     ①建立财务数据对标体系,梳理过去两年的核心指标与行业均值差距;

     ②提升管理水平,例如通过CRM系统提升销售转化率,提高内部效率与精细化水平。

三、特色化指标

1.基本要求

      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且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2.新评价体系要求

①数字化

      获得智能工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数字化转型“小灯塔”等荣誉,体现公司在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的优势。

②绿色化

      获得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认证,体现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企业行动建议

      加快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的建设、申报工作。

四、创新能力指标

1.基本要求

      研发投入达标、建立有研发机构、拥有2项以上与主导产品相关的Ⅰ类知识产权。

2.新评价体系要求

①重视高价值专利

        Ⅰ类高价值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要,避免企业为申报而凑数低质量专利。

②重视企业研发综合实力

       除了关注传统的研发机构牌子,更加注重核心研发人员数量与质量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等,强调持续创新保障。

3.企业行动建议

       企业注重培养核心技术团队,并加大在基础研发、技术突破、产业化等方面的投入,提升企业创新水平。

五、产业链配套

1.基本要求

      企业需要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重点产业链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发挥“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等重要作用。

2.新评价体系要求

①上下游协同能力

      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形成高效协同,并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降低整体成本、提升交付效率,也能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升级。

②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国家鼓励企业降低对外部关键技术或零部件的依赖,并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动位置,形成国产化替代和产业自主可控的格局。

3.企业行动建议

     企业梳理在产业链中与关键供应商、客户的关系,明确协同优势;并提升自主核心技术或关键零部件能力,减少对外部不可控因素依赖。

六、主导产品所属领域

1.基本要求

      主导产品原则上属于以下重点领域:制造业核心基础领域、制造强国战略重点产业领域、网络强国建设相关领域。

2.新评价体系要求

①更加注重战略价值

      主导产品要能清晰对应到国家或地方重点发展的产业链环节。如果产品能够支撑“卡脖子”环节,或者在产业升级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申报时会更具优势。

②产品要有发展潜力

      主导产品是否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是否符合绿色、智能、低碳、国产替代等发展趋势。同时,还会考察产品市场容量和增长率,验证企业的成长性。

3.企业行动建议

      梳理企业主导产品,确认与国家或地方重点产业链的契合点;并结合市场数据、行业趋势和企业研发成果,说明产品未来的成长空间和对产业的带动作用。

七、总结

      总体来看,新体系下的“专、精、特、新、链、品”六大类指标呈现出几个明显趋势:

1.从数量到质量:无论是专利、研发投入还是市场占有率,评价重点转向实际价值和影响力;

2.从单维度到综合化:财务效率、管理精细化、数字化、绿色化和国际化被纳入考量;

3.从局部到全局:技术、标准、国际化视野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

          2026年的“小巨人”申报,不仅是企业规模和资质的比拼,更是战略深度、创新高度和综合竞争力的较量。企业需要提前行动、积极准备,才能在2026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引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真正“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