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5年,不得不了解的产品碳足迹、碳标识工作形势
一、从2024年火到了2025年,“碳足迹”热度持续提升
2024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建议:从速从快建立制造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推动与国际数据库的衔接与互认,并逐步建立中国深度参与、主导的全球碳足迹管理体系。
2024年12月30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举办了他自2015年开始坚持了十年的年终秀,也重点指出碳足迹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中的重要地位。
2024年,从国务院到各部委,再到各省市,相继出台的关于碳足迹或者提到碳足迹的政策文件有数十个,更是把碳足迹管理体系提升到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家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层面。
二、简要分析为什么“碳足迹”会得到如此高规格的重视
一方面是欧盟“碳关税”法案和欧盟新电池法案的提出和生效,产品碳足迹也已成为欧美国家以及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产品采购中的必然要求,国内涉外贸企业逐步开始感受到了来自国际市场的绿色采购压力。
另外一方面,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离不开全社会尤其是工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是实现产业链碳减排的重要举措,而产品碳足迹就是连接龙头企业和上游供应商、连接消费端和生产端的纽带,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因此,不管是应对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还是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及实现中国自己的全面绿色转型目标,只有提高站位主动出击,才能把握可持续发展多额主动权。
三、从碳足迹管理体系到碳标识(签)试点工作,接下来会如何开展
2024年8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2025年1月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评审并公布了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的最终结果,标志着国家层面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公布的试点名单中共涉及25个省级行政区和10类重点工业产品,包括锂电池(8个)、光伏产品(7个)、电子电器(5个)、钢铁(5个)、纺织品(4个)、电解铝(4个)、木制品(2个)、轮胎(1个)、水泥(1个)和磷铵(1个)。其中河南省南阳市被列为电子电器(防爆电气、电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区域。
在产品类别上,均符合市场需求迫切、外贸压力严峻、减排贡献突出、数据收集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带动明显的试点要求特征。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同级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举措、责任单位、进度安排等内容。
在国际上,产品碳足迹的评价标准已从自愿性、框架性的标准演进为法规性、更严格和更具体的方法学体系,以支持强制性法规的实施。我国从国家层面开展的一系列产品碳足迹工作,是为了尽快解决碳足迹核算标准缺失、碳排放因子库亟待完善和规范、碳足迹相关数据收集困难、碳足迹场景应用问题、碳足迹的监管和国际互认问题。
四、企业层面碳足迹管理工作如何开展
1、梳理和评估国内外有关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生命周期评价(LCA)标准、认证体系产品环境足迹(PEF)、《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等政策或指令下对公司市场的影响,重点评估公司生产经营在贸易链碳管理机制下的合规性、潜在风险。
2、及时关注绿色低碳政策或指令的动态变化,根据风险级别合理制定公司内部的碳管理体系和应对合规性检查或披露的工作机制。
3、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制度,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强碳足迹管理,推行绿色采购和供应商分级管理,推动供应链整体绿色低碳转型。
4、积极参与国家、行业以及河南省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工作,争做行业产品碳足迹管理和标准制定的引领者。
5、选择核心产品开展碳标识、碳标签评价和认证工作,进一步挖掘产品减碳空间,寻找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供应链碳减排。
河南政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和推进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工作,作为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碳标签评价机构,积极推进工业领域碳标签工作,在河南省累计为鹤壁天海环球电器有限公司(车身线束产品)、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产品)、河南省中联红星电瓷有限责任公司(220kV交流支柱瓷绝缘子产品)开展了碳标签评价工作,帮助企业获得了产品碳标签使用权和证书的同时,帮助企业更好的梳理了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
2024年9月23日,政辰科技碳标签授权评价机构及低碳服务公司综合能力等级期满后,顺利通过了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碳足迹碳标签评价信息服务平台(CCLP)的重新评定,并重新获得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