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以国家举债的形式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国家的长期发展和特定项目的实施。这些资金旨在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两重)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推动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以及人口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重”7000亿、“两新”的3000亿已全部下拨到位。2025年1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该通知明确了2025年“两新”政策的具体实施措施,其中特别提到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两新”政策的支持。2025年,国家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以支持“两新”政策的深入实施。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新”方面中的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还是会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4年5月23日发布的《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中重点行业要达到的目标实施。
一、支持方向
2025年根据《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在工业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可用于支持以下方向:
淘汰落后低效设备:鼓励企业更新应用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和试验检测设备。
推动绿色化发展:加快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绿色化改造,建设绿色工厂。
促进智能化转型:推广智能制造装备,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对石化、化工等老旧装置进行安全改造,提升行业安全水平。
二、申报要求
为了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项目的高质量实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申报要求可能会放宽,具体包括:
项目成熟度要求:项目应是改扩建项目,且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2025年可能会降低到500万元)。新开工改扩建 项目须具备充分的前期研究工作,确保能在2025年底前开工建设;已经建设的改扩建项目需在2023年1月1日之后开始建设,并能在2025年形成较大规模的实物工作量,且不能超过工期的80%。
前置性条件合规:项目需完成立项、审批、备案、规划选址、土地预审、能评、安评、环评等前期手续,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资金来源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必须来源完备,确保资金链条完整,避免资金短缺影响项目实施。
避免重复申报:已经完工或投资完成超过80%的项目不得申报,已获得国家中央资金支持的同类项目也不得重复申报。
三、申报条件
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项目,除了满足上述要求外,还需符合以下条件:
符合支持范围:项目必须符合《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中的重点支持领域。
技术水平和标准:项目应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改造升级后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限制类或淘汰类目录。
信用记录良好:申报单位须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没有严重失信记录。
设备更新要求:设备更新需淘汰超期服役的老旧设备,不支持仅新购设备;改造需在原有场地进行,不得涉及新建建筑。
四、申报流程
申报过程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具体流程如下:
项目单位申报:项目单位需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录入项目基本信息,并推送至属地发改部门。同时,准备详细的项目申报材料,包括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审批文件、资金承诺函等。
地方初审与上报:属地发改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会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项目将进入国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库,并逐级向上报送。
省级评审与推送:省级发改部门会联合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确保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使用要求。评审通过的项目将推送至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最终审核。
国家审核与资金拨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第三方咨询机构对项目进行复核,并根据复核结果下达投资计划,拨付国债资金。
2025年依照《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下的超长期国债申报,不仅要求项目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支持领域,还对项目成熟度、前期要件、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申报单位应按照政策要求提前准备材料,确保项目成功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