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联合体:政策赋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来源:政辰科技 查看量:347 发表时间:2025-03-24 10:40:28

政策背景

   创新联合体是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目标,以重大项目需求为牵引,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市场机制为保障,采取自发组织的方式,由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合作组织和利益共同体。创新联合体以承担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主要任务,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形成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根据《河南省创新联合体培育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到2025年,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引导支持、培育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在全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势领域实现创新联合体建设全覆盖。优先在基础材料、传统装备、汽车、轻纺食品等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育种等新兴产业,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布局,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融通发展,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发展历程

   2021年以来,各省的“创新联合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越来越多。河南省自2022年起大力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2022年9月22日,河南省首批创新联合体举行集中揭牌仪式,创新联合体正式亮相。

   创新联合体是由创新战略联盟演化而来,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带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等学校以及科研院所共同组合而成的创新合作组织和利益共同体。主要目标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业发展。

   创新联合体的发展可归纳为:产学研联合→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联合体。


主要任务

   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围绕本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广泛聚集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攻关。主动承担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积极组织实施创新联合体内部科研项目,攻克制约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协调创新联合体内各方科技资源,共同建设技术研发、中试熟化、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平台,为成员单位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高质量专业服务,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积极开展示范应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活力激发、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先行先试,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培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创造、运用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探索构建专利池;积极参与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或修订工作,推动先进自主专利技术纳入行业、国家或国际标准,形成标准必要专利,有效占领控制产业发展制高点。

   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成员单位对接省内外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助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增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

   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组织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创新联合体内科技人员交流互动,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和创新思维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组建条件

(一)创新联合体由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其他组织机构等多个独立法人单位组成。

成员单位原则上应具备一定数量,其中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占50%以上。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相关机构也可参与。组建期一般为3~5年。

(二)牵头单位基本条件:

1.应为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等行业领军企业。

2.具备较强行业带动影响力。在本行业中居于国内或省内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拥有明确的战略性发展目标,较强的前沿技术识别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发现并抓住产业变革中的创新机会,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

3.研发实力突出。建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年度研发投入原则上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近年来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成效显著。

4.协同创新能力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省内外创新单位开展有广泛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三)成员单位基本条件:

1.成员单位应与牵头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制定、产业合作等方面具备合作基础和合作意愿。

2.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团体作为创新联合体成员,应拥有专业性高、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团队,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可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

3.企业作为创新联合体成员,应处于本产业链中或相关供应链中,具备一定的研发和技术配套能力,能够与其他团队成员有效互补,有效扩大产业集群效应。

4.成果转移转化、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相关机构作为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的,应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能够对创新联合体建设起到助力作用。

(四)创新联合体应设立决策、咨询和执行等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决策与执行机制。创新联合体执行机构为常设机构,应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负责开展日常工作。

(五)创新联合体应具有健全的经费管理制度。对创新联合体经费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经费使用的内部监督机制。创新联合体可委托常设机构的依托单位管理经费,政府资助经费的使用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培育建设程序

创新联合体培育建设工作坚持“省级主导、自上而下”的原则,采取备案制方式进行。省科技厅围绕全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创新联合体总体布局要求。符合条件的企业自愿提出建设意向,研究制定建设方案。

(一)确定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自行发起,组织征求相关单位意愿,围绕产业创新需求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二)选聘首席科学家。牵头单位应选聘学术造诣高、熟悉该产业发展、创新意识强、团结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首席科学家,协助引领创新联合体发展。

(三)签署联合共建协议。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共同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创新联合体组建协议》。协议应明确技术创新目标、任务分工和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技术开发成本承担及技术转让、许可、咨询和服务所产生的收益分配办法,约定违约责任追究方式及争议解决方式,明确创新联合体解散时各成员单位的权责分配,保障成员的合法权益,形成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协同创新机制。

(四)论证备案。牵头单位提交《河南省创新联合体组建申请备案表》《创新联合体组建协议》及其他相关材料,经各省辖市科技局,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科技主管部门,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审核后,报送省科技厅。省科技厅根据全省创新联合体总体建设规划布局要求,适时组织综合论证,对符合组建条件、建设方案成熟的予以备案,纳入支持范围。

往年公示名单-从试点到深化

首批12家创新联合体(2022年):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初步形成12个联合体。

序号 联合体名称 牵头企业 产业领域

1 河南省煤矿智能开采创新联合体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装备

2 河南省隧道掘进工程装备创新联合体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高端装备

3 河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联合体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

4 河南省高端超硬材料及制品创新联合体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新材料

5 河南省体外诊断创新联合体 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

6 河南省速冻调理食品创新联合体 思念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

7 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联合体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仪器仪表

8 河南省智能矿山装备创新联合体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装备

9 河南省大分子药物创新联合体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

10 河南省智慧能源装备创新联合体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新能源

11 河南省数字光电创新联合体 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12 河南省智能起重装备创新联合体 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高端装备



第二批16家创新联合体(2023年):拓展至数字孪生、节能电机、生物降解材料等新兴领域等。

序号 联合体名称 牵头单位

1 河南省数字孪生创新联合体 河南众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河南省虚像显示创新联合体 河南百合特种光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3 河南省节能电机与智能驱动系统创新联合体 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 河南省高性能尼龙材料创新联合体 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5 河南省高温新材料创新联合体 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 河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新材料创新联合体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7 河南省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 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8 河南省金属燃料电池创新联合体 郑州佛光发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9 河南省智慧康养设备创新联合体 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10 河南省益生菌现代产业联合体 漯河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 河南省经皮给药制剂创新联合体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2 河南省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创新联合体 华夏碧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河南省生物降解材料创新联合体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14 河南省油莎豆产业创新联合体 河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15 河南省预制菜产业创新联合体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6 河南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联合体 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批11家创新联合体(2024年):进一步覆盖航空机载、先进计算、绿色制药等前沿方向。

序号 创新联合体名称 牵头单位

1 河南省先进计算产业创新联合体 豫信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 河南省光电互连传输技术创新联合体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河南省航空机载设备创新联合体 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4 河南省先进铜基材料创新联合体 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

5 河南省氟基新材料及装备创新联合体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6 河南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 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7 河南省动物疫苗与药品创新联合体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8 河南省绿色先进制药创新联合体 天方药业有限公司

9 河南省钼钨关键金属提取及尾矿综合利用创新联合体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 河南省钛锆资源绿色利用创新联合体 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 河南省生猪健康养殖创新联合体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申报优势分析

基于近三年公示的39家联合体数据,以下行业更具申报潜力:

1.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占比:2022年高端装备领域占首批名单的33%(4/12),2023年新增智能驱动、智慧康养设备等方向。

优势:河南工业基础雄厚,政策持续倾斜智能化升级需求。

2. 新材料

占比:三年累计12家,覆盖超硬材料、尼龙、生物降解等细分领域。

优势:契合“双碳”目标,政策重点支持绿色、高性能材料研发。

3.新能源与储能技术

占比: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每年均新增有新能源与储能领域的创新联合体。

趋势:储能技术、氢能、智能电网等领域潜力巨大。

4.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占比:三年累计9家,涉及体外诊断、疫苗、智慧康养等。

优势:老龄化社会需求驱动,政策鼓励创新药与医疗器械研发。

5. 数字经济与电子信息

潜力:河南正打造“数字强省”,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将获重点扶持。

河南省创新联合体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技术突围+资源整合”的双重机遇。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协同创新优势,河南创新联合体正不断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上一篇:三月份绿色低碳政策要点集锦 下一篇:2025年度第一批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政辰科技集团公众号

政辰科技集团

抖音号:HNzhengch

总部地址:郑州市花园路59号居易摩根中心4-5楼 联系电话:0371-65862669 集团网址:www.hnzhengchen.com 手机版 备案号: 豫ICP备19044026号-1 技术支持:墨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