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审议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与《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情况综合报告》,体现中国生态环保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政治化三重信号,折射出中共中央对“绿色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基石的长期战略性定位,尤其是在“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写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后。
2
2025年全国“两会”双碳内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3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4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
5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创建一批达到环保绩效A级水平的标杆企业,打造一批减污降碳协同标杆企业。加快建设有色金属行业绿 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开展绿色铝产品认证。
6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27年,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色电力消费机制更加健全,绿色电力消费核算、认证、标识等制度基本建立,建立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机制。
7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和中国产品碳足迹标识,这是我国首个系统性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文件。该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构建全国统一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工作取得关键突破。
8
江苏省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打造零碳园区为主要任务,推进零碳工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虚拟电厂、零碳服务机构4大配套行动,建立“1+4”工作体系,着力构建以园区为主阵地的零碳产业生态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
9
浙江省印发《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明确要加快建立以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为重点的碳排放双控制度,扎实推进“6+1”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浙江省启动零碳工厂培育计划,计划每年遴选10家标杆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支持。
10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遴选2025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标杆企业和园区的通知》和《河南省循环再生工业园申报方案编制指南》。